Quantcast
Channel: 尚盈盈 好时光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1

《天使的台阶》创作谈:我们生来不是为了把彼此的日子混在一起

$
0
0

我们生来不是为了把彼此的日子混在一起

——《天使的台阶》创作谈

文/周李立

去年底,我和先生去了一趟奥地利——情况和小说《天使的台阶》并不一样——旅程很平淡,但也算圆满。在安静的中欧大陆,没有争吵发生,更没有那些关于爱情、艺术和两代人之间的对峙。在萨尔兹堡的米拉贝尔花园,发生的唯一值得一说的事,大概是我说没看过《音乐之声》,被他强烈鄙视。我不以为然。我觉得一部老电影有人看过、有人没看过,这很正常。我和他同年出生、都来自吃辣椒的南方小县城,想来差异应不大。但每一个人都如此独特,差异必然存在。我接受、尊重也欣赏这种差异,因为人们没必要把日子过成一种模式一个样子,如苏佩维埃尔的诗所言,“到海里去吧,让我留在我的旱地上,我们生来不是为了把彼此的日子混在一起。”

在小说里,我发现自己也已经一次次地、有意无意地强调着这种“独立”——不知道这是不是跟我的名字“立”的寓意有关呢?我好像总是在写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、一代人与另一代人之间、一个生活现场与另一个生活现场之间、一种处境与另一种处境之间、一种欲望与另一种欲望之间的隔膜与屏蔽。在这些小说里,沟通与连接的可能性,渺若萤火,更妄谈真正的理解。《天使的台阶》中的夫妻、母女、父女,他们其实并未放弃对沟通的尝试——一起旅游是为此作出的努力——只是,理解是那么奢侈,最终,莫家三口人,只是各怀心事并耿耿于怀地继续生活下去。

我不认为这是多么绝望或不好的事,虽然想起来,这似乎也不能算多么好的事。只是很多的事、很多的家庭、很多的人生,其实都是这样,没有特别地不好,也不会特别好。就这样,不好不坏着。没必要报以同情,也不需要歌颂。我们大多数人,都只是沉浸在这样一种不好不坏的常态中。

但即使终日淹泡在“日常”这条无休无止的宏大河流中,人们也还是会遭遇一些特别的时刻——那大概就像波澜不惊的河面一时兴起冒出了水泡、甩出了浪花。《天使的台阶》大概就关乎这样的一个时刻。小说中莫家人的生活,可以想见不会有惊涛骇浪,但在那一时刻里,他们遭遇到了各自的浪花,露出平日里被“常态”的水面淹没的那些东西。

从这个意义上,“天使的台阶”也代表着人们深藏起来的那些愿望。每个人都有愿望,或大或小、或多或少。正是这些各异的愿望,让看起来其实差不太多的人,终成为不一样的个体。人类的生活其实很雷同,但因为我们不雷同的情绪和向往,我们成为了自己。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,他或她的愿望诉求,都应该被尊重——如同小莫的愿望和莫太太的心事——如果理解是困难的,那至少可以尊重。尊重本身,已是一种莫大的善意。毕竟我们生来,不是为了把彼此的日子混在一起、过成一个样子。

小说是曲径通幽的艺术。这些特别的时刻,小说可以用小说的方式,让你窥见它如何闪现。那只隐藏在万灵命运背后的推手,小说可以用小说的方式,让你触摸到它如何存在。好小说大概像你站在十字路口突然走神的瞬间。匆匆人群和车流,刹那化作背景。你的视线,似乎在这一刻被抽离。你就像隔着磨砂玻璃,注视芸芸众生。而你,其实也不过是芸芸众生中那个“之一”。于是你看见了自己,又看见更多。这个“更多”是什么,因人而异。好小说总是让不同的读者产生不一样的领悟。这些领悟与作者的本意并不一致,也没必要一致。因为放在你们眼前的,本就是不同花纹的磨砂玻璃。很快,这一刻过去,播放键被摁下,如常的生活继续,世界没有什么不同,但世界会慢慢变得不同。

——小说月报微信专稿

短篇小说《天使的台阶》,作者周李立,原发《光明日报》,《小说月报》2015年第5期选载



 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  游戏测试: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!!  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1

Trending Artic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