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八道门》:勘探生存困境 折射内心隐疾
冯晓澜
写作是一次寂寞无依的远行。凭借的,无非是内心自我修行的不断完善与不懈坚持。每个作家都有他(她)从量变到质变的幸运年的降临,或者说,默默耕耘,经年奋斗,终会迎来瓜熟蒂落般如期而至的命运拐点。2013年,对达州籍“八0后”女作家周李立来说,无疑是她写作之途向上升腾的拐点。这一年,她结集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《欢喜腾》,入选2013年“21世纪文学之星”丛书。2014年,她这颗文学之星持续闪耀着夺目的异彩。这一年,她成为2014年中国作家协会新科会员。这一年,截止8月,她在全国有影响的刊物《中国作家》等发表中短篇小说五篇,其中三篇被《小说选刊》、《中篇小说选刊》、《中华文学选刊》先后选载。她的小说入选全国一线选刊比率之高,在“八0后”作家中是少见的。这不仅是一线刊物对她创作日渐成熟的肯定,而且,也是对她处于上升期创作潜能的有力激励。
周李立的短篇近作《八道门》,始发《芳草》(双月刊)2014、3期,迅即被《小说选刊》2014、7选载。这篇小说着力于都市人生存困境与灵魂挣扎的钻探书写,折射出身处困境之下都市人的种种内心隐疾。就可读性来说,比以往的篇什有所增强。它虽以对都市白领日常化、片断化、工作程式化的书写,却集中在两个物理空间:康宁小区和上班的公司,将主人公康一西“前世今生”之来龙去脉,在各片断中有机地融入进去,并围绕康一西告别故乡和母亲“生活在别处”京城,平凡而又离奇、恍若梦境的际遇,完成了对都市人镜像化、片断式、诘问自身存在感的发现与勘探。
康一西由省分公司升职来到京城的总公司,举目无亲的他,发挥测绘师实地勘测的自身优势,看房,找房,咬咬牙,花大价钱,租住进入了商贾云集且有“七道门”的高档小区——堂宁小区。他因升职和租住地的不凡而增加了在同事中的神秘性和高贵感,同时,也满足了康一西内心深处的虚荣心。这成为开篇康一西热衷于谈论堂宁小区从大门到居室要经过的“七道门”的根由。这“七道门”与标题的“八道门”,确乎产生一个悬念,构成吸引读者一路读下去的驱动力。唐宁小区如此门禁森严,虽保障了住户的私秘性、安全性,但也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阻隔。小说如此设置,无疑切中了当下人匆忙奔波、各安一隅、“老死不相往来”的生存境遇。漂泊与孤独,离开故乡的悬浮感,难以融入现代都市的隔膜感,无疑成为康一西必须面对且难以解决的人生困局。他的悬浮无根,是双重的,既有工作竞争带来的不安定感,也有居住于富人区造成的心理落差。即便在万圣节那天,小区业主组织起来搞亲子游戏,有家长带领一群小孩子到他家,要求他配合的互动活动,那亲热的邻里走动的氛围,也只不过是短暂如梦的插曲。因为第二天,在电梯间,他和带队的年轻母亲相遇时,对方却装着不认识他。这让康一西进退两难,陷入窘迫之中。走出电梯间,康一西发现他发给小孩们的巧克力,连同其他住户所给的各种五光十色、包装精美的糖果现身在垃圾筒里。人们只不过借节日,为了孩子调节一下气氛罢了。根本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邻里沟通。康一西的内部升职,不过是填补前任病逝腾出的空缺,他的到来可以保证总公司的正常运作不受影响。其工作内容与以前一样别无二致,仍是按部就班的机械重复,他只不过换了个令局外人羡慕的空间。同事们为他的前任举行追思会,纷纷表示在有生之年要及时完成自己的心愿。康一西想不出自己有什么心愿,只觉前任给他造成一种“似乎自己住在另一个人的躯体里”的荒诞而又说不出来的奇怪感觉。
工作空间的变化和身居高档小区,强化了他外在的尊贵和神秘。这是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外在标签。于是,顺理成章,作者为康一西加入了一个身为游泳教练的同居者唐糖。一个人到中年,貌似有钱,一个正值妙龄,青春貌美。本以为有一场“忘年恋”、各取所需的好戏上演。然而,却并没如读者所愿,接下来发生庸常滥俗的桥段。二人的确是各取所需,但各有交往空间、互不干涉、相处安好。他们的交集仅限于小区和那套二百来平米的租住房。唐糖一次晚归,康一西在小区大门守候,他竟然哭了。仅这一次带泪的守候,也因那一个夜晚的甜蜜,赢得了唐糖的芳心,唐糖由此感觉康一西与别的男人不一样。然而,因康一西把唐糖视为物质女孩,二人走向精神融合的可能性几乎为零。康一西最终逃离唐糖的不辞而别也在情理之中。无论怎么沟通或磨合,他们也不可能跨越物质和精神的障碍。这符合人物性格逻辑,也符合生活本身的逻辑。作者如此书写一个带有淡淡悲情色彩的情感故事,比硬造一个神话般的“老夫少妻”之圆满结局,更有信服力,也更具内涵。随着时间的流逝,康一西在同事们眼里“皇帝的新衣”开始褪色,又加公司内部的一次例行考核没能通过。这测试人脉背景的“走走形式”,被同事点醒后,他也不想去活动,还“因为他的存款就要归零的时候”,回省城的消息反而让他踏实。他如南柯一梦,终将告别京城回到省城他原来的出发点。在他将结束漂泊并提前约定退房时,小区游泳池发生了死人事件。其死因扑朔迷离,却有某一因素与康一西心灵相通,那就是没有什么美景是可以长久的。这无疑是源于康一西个人际遇的大彻大悟。他的坦然接受到来的命运,未尝不是一件明智之举。小说结局,因自杀死人的负面影响,扰乱了小区的生活秩序,这就有了堂宁小区第一、二道之间改变风水不吉的第八道门的出现。在此,回应开篇“七道门”为何标题是“八道门”的悬念。
《八道门》视角独特,切入精准,由小区之门而从容有力地洞开了贫富门第与精神困惑落差之门,同时,还触及当下人的共同情感:漂泊、孤独和人的虚荣之种种隐疾,是如何让人们的不安全感更加危机深重而备受煎熬。由此,显现出小说文本的复杂多义性,从而,具备了优秀小说的特质。《八道门》,虽仍不以故事情节取胜,但她对切合都市化喧嚣、多元化特征的碎片式书写姿态,作了向传统叙事“讲中国故事、书写中国经验”靠近的调整。这渐变,不是向市场妥协,在我看来,应该是一次对文学性和故事性二者兼顾的明智选择。作家天然的使命,无非是为读者启开一扇扇通向生活未知的大门,让我们看到作家独特的发现,并引起共鸣和深思。周李立的小说创作,不高产,但扎实,一如既往地从个体经验出发,深切地关注并捕捉着都市人所处生存困境的微妙变化,以轻快灵动的语言,带有思辨色彩的全情投入的书写,自我求变完善优化创作的自觉,体现了一个创作者不懈探索的精神。由此,我有理由坚信,年轻有为的周李立在《八道门》之后,仍会为我们奉献出新的精品力作,为我们启开一扇扇精彩纷呈的小说之门,于文学创作之路上健步远行!
2014-9-15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Clik here to view.
